博客
关于我
Mysql数据库 InnoDB存储引擎中Master Thread的执行流程
阅读量:788 次
发布时间:2023-02-12

本文共 669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。

InnoDB线程的工作机制主要由主循环、后台循环、清理循环和暂停循环四个部分组成。在InnoDB1.0.X版本之前,主循环的操作主要分为每秒和每十秒两部分。

每秒操作

每秒钟主循环会执行以下任务:

  • 刷新日志文件至磁盘。
  • 判断脏页占比,决定是否需要刷新(通常刷新100个脏页)。
  • 检查磁盘IO次数,判断是否需要合并插入缓冲(通常每秒一次,磁盘IO超过5次则合并)。
  • 如果没有用户事件,则切换至后台循环。
  • 每十秒操作

    每十秒主循环会执行以下任务:

  • 如果前十秒磁盘IO总次数未超过20次,则刷新100个脏页。
  • 清理Undo缓冲。
  • 合并5个插入缓冲。
  • 刷新日志缓冲至日志文件。
  • 刷新100个脏页或10个脏页(根据配置决定)。
  • 后台循环

    后台循环的主要任务是处理InnoDB存储引擎的事务。如果没有事务可处理,则切换至清理循环:

  • 清理Undo缓冲。
  • 合并20个插入缓冲。
  • 判断是否有事务可做,若无则进入清理循环。
  • 清理循环

    清理循环根据Buffer Pool中脏页比例判断是否需要刷新:

  • 如果脏页比例超过设定值,刷新100个脏页。
  • 当脏页比例低于设定值时,进入暂停循环,挂起主循环等待事件发生。
  • 版本更新

    InnoDB1.0.X版本引入了两个主要修改:

  • 增加参数控制刷新数量的百分比。
  • 修改脏页刷新比例,从90%降至75%。
  • InnoDB1.2.X进一步优化,将每秒和每十秒操作合并为一个判断流程:

  • 若InnoDB无事可做,则执行十秒操作;否则执行每秒操作。
  • 将刷新脏页任务交由单独线程处理。
  • 此优化使InnoDB线程结构更高效,减少主循环的负担。

    转载地址:http://tddfk.baihongyu.com/

   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    mysql中的undo log、redo log 、binlog大致概要
    查看>>
    Mysql中的using
    查看>>
    MySQL中的关键字深入比较:UNION vs UNION ALL
    查看>>
    Mysql主从不同步
    查看>>
    mysql主从同步及清除信息
    查看>>
    MySQL主从篇:死磕主从复制中数据同步原理与优化
    查看>>
    mysql主从配置
    查看>>
    MySQL之2003-Can‘t connect to MySQL server on ‘localhost‘(10038)的解决办法
    查看>>
    MySQL之DML
    查看>>
    mysql之分组查询GROUP BY,HAVING
    查看>>
    mysql之分页查询
    查看>>
    mysql之子查询
    查看>>
    MySQL之字符串函数
    查看>>
    Mysql之性能优化--索引的使用
    查看>>
    mysql之旅【第一篇】
    查看>>
    Mysql之索引选择及优化
    查看>>
    mysql之联合查询UNION
    查看>>
    mysql乱码
    查看>>
    Mysql事务。开启事务、脏读、不可重复读、幻读、隔离级别
    查看>>
    MySQL事务与锁详解
    查看>>